山亭区城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信息来源: 城头镇

山亭区城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

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和我镇基础条件,“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既面临加快发展的全新战略机遇,又承担重大战略转型任务,还将接受各种严峻挑战和竞争的考验。

加快发展面临新机遇:一是国家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为我镇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二是省委、省政府把实施重点西部隆起带作为实现新跨越的突破口,明确提出加快鲁南经济带建设,为我镇经济社会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三是京沪高铁投入运营,山滕一级路开工建设,为我镇更好地融入山滕经济区一体化提供了便捷通道。四是近年来,我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加快发展面临新挑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紧迫性加大,但是我镇正处于工业化成长期,发展面临转方式的要求不断提高;二是区域竞争压力增大。虽然我镇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与我区先进镇(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全区各镇(街)你追我赶、不甘落后,蓄势发力、争先进位,发展势头咄咄逼人,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三是社会利益矛盾更趋复杂多样。“十三五”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健康、环境、文化、社保等公共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提升居民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消费、投资,从体制机制和宏观政策上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更加重视共建共存、改善民生。

无论从长远还是当前,从外部还是内部看,我镇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

2、“十三五”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区“123465”工作思路,继续按照“六个坚持”和“四有”要求,打好城镇建设管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旅游服务业提升、特色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民生改善六大攻坚战,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加快宜业宜居宜游文化幸福新城头建设步伐。

(二)任务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镇建设实现新跨越,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新提升。

——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预计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确保翻一番、力争翻两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

——改革开放目标。预计实际利用外资金实现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额实现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5.1%。

——生态建设目标。预计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92吨标准煤;COD、氨氮排放均削减12%;SO2、氮氧化物排放均削减18%;林木覆盖率达到54%。

——社会事业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教育、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转变方式,促进科学发展。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优争先、以质取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统筹城乡,促进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中心城区带动、重点区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探索符合我镇特色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模式,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关系,坚持公平正义,把改善民生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全镇居民能够更好地分享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实现和谐发展。

四是坚持生态环保,促进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环境治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宣扬生态文明、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创新发展。正确处理启动内在活力和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关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激活发展动力,不断探索能够调动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求上进的体制机制,实现创新发展。

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改造提升豆制品主导产业。鼓励民营企业组织参加多种形式的投资、展销、洽谈会议,到高校和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活动,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使企业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加快技术创新,确保食品安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拉长豆制品为主导的产业链条,以干法豆制品、休闲食品、豆制品机械制造等产业为重点,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品牌化战略,争取认定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品8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推动集团化建设,形成城头豆制品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成国家级特色产业镇和优质豆制品生产基地。力争十三五期间,争取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翻一番,形成传统产业质量提升、优势产业规模膨胀、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2、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儿童用品、环保建材、新型化工、农产品加工物流为主的多元化工业经济,全面推进全镇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电力、通讯、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为企业项目入驻搭建优良平台,提高产业基地承载能力;重点推进银山工业园建设,打通银山大道,对接山滕一级路,打造山滕经济带大项目集聚区;规划时村高铁经济园区,打造山滕经济带桥头堡积极吸引项目落地,力争建设成为资源配置合理、配套设施齐全、公用工程完善,在环境保护、安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力争到2020年,预计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确保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以上。

3、加快发展服务业。坚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月亮湾国家级湿地公园的优势,以打造“五个文化”为重点,大力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促进全镇服务业发展上水平、上规模、上层次。加快月亮湾湿地建设,围绕休闲度假静态游、自然观光生态游、古村风情民俗游和采摘互动体验游,开发特色旅游精品,着力打造“亭台古韵城、诗情月亮湾”品牌,全力打造国家AAAA旅游景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目标,打造国家级旅游强镇。“十三五”期间,确保实施投资过1亿元的服务业项目3个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4、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依托滕水公路、木娄公路、山滕一级路和邻近京沪高铁、京沪高速、京福高速、104国道、省道优势,在提高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大力引进新型物流企业,形成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流通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为特征的流通格局。同时,积极引导豆制品生产企业、机械制造企业、恒温库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确立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实行主辅分离,引进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十三五期间完成城南农产品物流商贸城、豆制品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城乡物流城镇,全镇物流企业达20家,企业集团2家,税收达1000万元。

5、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完善豆制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鼓励春福盈、嘉利丰、宏仔等豆制品生产企业,发展网上交易模式,拓展网络发展新平台,力争豆制品网上交易量突破5000万元。同时,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努力打造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强化豆制品基地商务中心、月亮湾商务休闲中心、汇泉商务超市的示范带动,推进小超市、餐饮、住宿等行业共同发展,不断拓展城镇社区服务项目,培育和壮大社区服务队伍,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建立灵活沟通,快速反应的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提高城镇社区服务质量,增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发展水平。到十三五末,社区服务发展力争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功能齐全、规范运作的城乡一体的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

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深化农村产物按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结合东果、西粮、南菜、北观光的农业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特色、生态、设施、观光”现代农业;重点发挥万恒土地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优质良种种植面积,确保全镇粮食亩产不低于760公斤,总产量达到1.3万吨,打造全国优质良种种植基地;加快发展马铃薯种植业,确保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打造省级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发展标准化畜禽养殖场30个,出栏标准化畜禽稳定在3万头以上;积极发展林果业,建成山亭区重要的春雪桃生产基地5处。

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新培植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50家;加强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检验检测,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力争到2020年,新认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5个以上。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全面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新增田间渠道20公里,扩大灌溉面积1200亩;积极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月亮湾湿地下游2处橡胶坝建设和卞庄水库、高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高全镇防洪减灾能力;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挥农机作用,减轻劳动强度,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确保“十三五”末,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万千瓦,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95%。

4、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到2020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5万亩;多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和全面落实各级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强镇兴村富民工程,繁荣发展镇村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拓展农民转移就业空间,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为加快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创造条件。

四、科学完善镇村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进一步统筹镇村发展,推进镇村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步伐,改善镇村面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特色城镇建设步伐。依托山亭和滕州中间地带区位优势,以创建省级重点镇为目标,按照“一城三区”的建设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北部依托月亮湾国家湿地公园,推进古村落、沙滩浴场、国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优势,打造城市近郊游的首选地;中部结合豆制品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和创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十三五”末,使城镇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着力打造豆制品产业集聚区和产城园一体融合特色镇;西部借助京沪高铁和山滕一级路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打造山亭经济发展次中心。

2、加快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成李滕路西段、东昌路、文化南路及月亮湾南路的硬化工作,并对迎宾大道、宋时路等十余条村级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拉大城镇框架,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加大与科思华油公司的合作力度,做好天然气管道的规划与铺设工作,确保全镇居民都能用上清洁的天然气;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新增垃圾运输车辆5台,大型垃圾箱100个,实现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加快实施镇村人饮安全工程,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确保农村居民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3、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管理。以实现小城镇建设精细化管理为重点,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对所有区域实行定岗位、定责任、定路段、定人员的“四定”管理,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管有力、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污水、垃圾有效处理,重点抓好镇驻地、城镇主干道路、村村通道路、旅游景区、村庄的综合整治,集中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镇容村貌、道路绿化、亮化美化等专项整治,加强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和管理维护,完善湿地公园、广场、学校、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超市、酒店、宾馆、文化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综合配套水平,努力创建“平、明、绿、美、净、齐”的镇村环境。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镇

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结合我镇豆制品加工品种样式多的实际,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力争在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上实现新突破。组织企业负责人外出学习,学习领先的加工技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品牌多样化、加工科技化、市场占有化、技术领先化。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紧密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在现代农业、生态环保、能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型材料、公共安全和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

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机制。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是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鼓励豆制品加工企业和豆制品机械制造企业加快科研开发机构建设和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努力形成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具有省、市、区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二是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转化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把我镇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和特色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具有城头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3、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师绩效工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推进教育事业和谐、均衡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提高农村师资水平,扶持薄弱学校发展,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加大政府投入,大力推动农村社区幼儿园规划建设,力争2年内新建高标准幼儿园一所;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9%;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争取到2015年末,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国内外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4、培育人才队伍,壮大支撑力量。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创新活动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广泛吸纳从事豆制品机械制造、食品深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方面的高新技术人才,建立适应城头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要加快建立鼓励创新、注重实绩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以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对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科技人员,实行协议工资制,对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科学技术人才要进行重奖,充分体现创造劳动的价值。要切实关心和尊重创新型企业家,保护企业家世界合法权益,使其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1、实施月亮湾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投资1亿元,建设水生植物园、湿地生态长廊、堤坝加固、拦水坝、湿地生态恢复、大环境绿化、游道建设等内容,增加湿地植被、拦蓄扩大水面、实施水生态修复、边坡修复、生态滞留塘、生物塘、围堰及隔墙、溢流堰、湿地植物种植、检测及管理房、引水及布水系统及湿地配套工程等,构建具有湿地水体与植物特色的整体风貌框架,为进一步促进生态保护与恢复整体上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2、实施退耕还湿及人工湿地扩建工程。总投资6600万元。在现有人工湿地和博物馆西实施,利用沿河260亩河滩地,建设生物塘、沉淀池、滞留塘等净化设施6处,杜绝农耕污染,扩大湿地面积,减缓河水流速,增加人工湿地的后续水质净化能力。在人工湿地及退耕还湿项目区上下游各建设一处橡胶拦水坝,并对毁坏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水生植物栽植及绿化工程。

3、进一步提升镇驻地绿化水平。利用5年时间,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设镇驻地植物园一处,园林式广场3处,实现所有道路均有高标准绿化带。

4、推进荒山绿化工程。实施“全民植树造林和专业队造林”相结合,认真抓好春季植树造林和雨季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力争到2020年,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45%。

5、实施企业燃煤锅炉电气化环保改造。根据城头镇食品加工企业较多、燃煤锅炉较多的实际,投资2000万元,实施天然气印入工程,除普及民用、汽车天然气外,逐步向工业方位延伸,完成企业锅炉改造,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节能环保。

6、实施腾笼换鸟,逐步取缔高耗能、污染型企业。利用2-3年的时间,逐步关闭泡花碱厂等企业,利用闲置土地,引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好项目,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七、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服务业,鼓励自主就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确保参保率达到100%,全镇60岁以上老人全部享受社会养老待遇。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到100%。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以救济救灾、慈善救助、社会救助、临时救助为重点,全面建立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运行通畅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五保供养制度,逐步提高五保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加强镇敬老院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确保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五保老人均能进入敬老院集中供养。

2、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不断提高就医水平,确保2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逐步完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确保群众小病不出镇、大病看得起;稳步推进乡村医改工作,实现药品零差价;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机制,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

3、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动摇,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中心任务抓宣教,以完善“四级责任奖惩”体系这一机制作为保障,以控制违法生育、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为两大核心任务,突出抓好财政投入、依法行政、村民自治三大重点,加强计划生育班子、队伍、制度、阵地四项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全镇计生工作逐步实现“宣教先导、政策主导、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确保全镇计划生育合法生育率和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上级要求的范围以内。

4、推进“平安城头”建设。大力推进电子监控“镇、村”建设,实现全镇视频监控系统的全覆盖;科学调整配置警力、警务资源,积极推进动态监控系统建设项目进程,严密社会面治安管控,加大城区网格化巡逻力度,开展综治大巡防,全时间段、全方位巡防震慑违法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大力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招录保安充实到辖区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深入落实各项人防、技防措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实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防控、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公共服务管理“五大工程”,着重在创新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管理流动人口、强化基层基础、提升平安建设水平上下功夫,达到社会建设有新突破、社会管理有新发展、群众工作有新提升、平安建设有成效。进一步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辖区巡逻网格化、内部单位保安化、农村治安大巡防的立体化治安防控格局,治安防控水平明显提高。严厉打击犯罪,推进群防群治,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加大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下大力气侦破各类刑事案件,调解社会各种矛盾纠纷、保证辖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城头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完成城头镇综合文化站的升级改造工作,确保21个行政村都有融读书读报、文艺表演、电视播放和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村级文化大院;同时,各部门、村要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阵地作用,并在资金、机构、人员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着力提高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

(二)积极做好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力争村村建有专人负责管理、图书藏书量不少于1000册、年订报刊杂志5种以上的农家书屋;同时,通过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工作台帐,确保书屋开展正常的业务活动;还要积极组织开展好群众性读书读报活动,让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深入拓展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2012年,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把电影放映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厂、进校园列入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促进科技知识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

2、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依据城头文化产业基础和特点,着力培养有潜力、有市场的重点产业。

(一)文化旅游业。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全力打造以张家大院、观音堂等历史文化景点为龙头的“历史文化旅游”、以豆文化展览中心、豆制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等为龙头的“工业旅游”和以月亮湾湿地公园、房庄古梨园为龙头的“生态休闲旅游”等品牌。不断扩大豆制品文化节、梨花节等节庆品牌,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力争至2015年全镇旅游总收入超5000万元。

(二)文化博览业。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博览业。重点建设完善好豆文化展览馆、自然生态博物馆等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博览场馆。力争至2015年全镇拥有各类博览场馆达到5个以上。

(三)广播影视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影视制作和发行机构合作,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积极发展新媒体业务。在《情系月亮湾》拍摄发行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一批反映城头历史文化、地域风情、社会发展的影视、戏剧等精品力作,扩大城头文化的影响力。力争至2015年制作、发行、播映影视、戏剧产品5部以上。

(四)休闲娱乐业。发展设施先进、内容丰富、安全时尚的综合性游乐项目。鼓励龙潭休闲中心、月亮湾商务休闲中心等企业将餐饮、娱乐、KTV、洗浴、茶社、棋牌室等进行连锁经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档次。推动休闲娱乐业与旅游业、演艺业、影视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融合,提升休闲娱乐的文化品位,拓宽发展空间。

3、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整合城头各类豆制品生产企业,组建城头豆文化产业集团,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基本手段,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生产群众放心、人民满意的产品,不断提升集团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成立豆制品文化科技公司,引进专业人才,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资源等,推动各类产品的研发及推广,扩大城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建立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推动的长效机制,选择一批起点高、前景好、具备实施条件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4、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依托城头特色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资源整合、集聚发展,规划建设具有较大产业群体、带动辐射能力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备的文化产业园区,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

(一)豆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以大豆文化为主题,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专业人才培养和会议会展为内容的特色文化基地。新建“豆食天下”美食大院,开发推广“全豆宴”,展示传统豆制品制作工艺,创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推动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和衍生产品开发。

(二)生态旅游产业园。依托月亮湾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以原生态文化为主题,集休闲旅游、影视创作拍摄、生态农业为内容的特色文化基地。建好一馆(自然生态博物馆)一村(古村落)一街(商贸古街),创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三)伊斯兰民族风情产业园。依托城头清真寺及民族经济园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配套,加速产业集聚,建设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情的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5、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马鞍山、西城头汉墓群重点文物的保护力度,创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结合传统民间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表演、民俗活动、民俗旅游项目等。

6、培育扩大文化消费。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优化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农村庄户剧团,加强原创性作品的生产开发,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业中增加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教育、文化培训、文化体育、文化旅游、数字影视、健身休闲等服务性消费水平。(城头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